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学生频道 > 文学天地 

以“玉”之光耀中华美德

已浏览:4676 来源:孝感日报  发布时间:2022-10-21

AG亚游二(10)班  张宇果

“玉”,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象中,一直占有重要地位。古有“西王母献玉”“子罕辞玉”的故事,今有北京奥运会镶玉金牌“金镶玉”和“同心”。

千百年来,“玉”的光辉一直照耀着中华儿女。“玉”不同于黄金光彩夺目,也不同于大理石沉重浑厚,它或如羊脂般乳白,或如竹叶般翠绿,既不过分张扬,也不吝啬内敛,因此才有《诗经》中“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”的说法。

自春秋时期第一首咏玉诗问世以来,“玉”就逐渐成了诗人笔下高洁的象征,孔子曾说“夫昔玉,君子比德如玉”。受儒家“观物比德”思想的影响,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将“玉”比作“石中莲花”。《红楼梦》中的主角贾宝玉、林黛玉不仅以“玉”为名,他们的心灵也如同美玉一般纯洁美好。由此观之,很久以前,“玉文化”的种子就已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中生根发芽,成了中华民族重要的“精神坐标”之一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玉”渐渐被打磨出了新的内涵——气节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 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两句诗,既表明他为官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,亦显示出他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。“玉”是珍贵的,人的生命比玉更加珍贵,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,无数革命先驱怀揣着"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的决心,不畏强敌,前仆后继。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昭告天下:中国人绝不做亡国奴!“玉”所蕴含的民族气节,始终扎根在炎黄子孙心中上和中华文化的土壤中!

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今天, “玉”所表达的"团结合作”的新内涵又提振着人们的精神和信心,无数"逆行者”以实际行动诠释着“玉”的精神。无论在国外,还是在上海、吉林、新疆、武汉、孝感……“玉”般坚强、纯洁的人们都坚守在抗疫一线,通力合作,为身后的人民群众筑造了一道生命防线。疫情中,中国所倡议的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出来,广大群众知道,唯有同心同德,共克时艰,才能取得“战疫”的彻底胜利。

德国著名哲学家乌尔里希·冯·胡滕如是说:“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到之处。”“玉文化”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,自有其独特的魅力。“玉”之精神看似无形,实则显意,她激励我们不断前进,激励我们以“化为玉帛”的友爱、“抱玉怀珠”的才华、“宁为玉碎”的气节去创造人类美好的生活。

人们要以“玉”之光耀中华美德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应以庚续不断的“玉文化”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,让中华民族强立世界之林;以“玉”之精神来强大自己,以“玉”般的自信自强、毫不张扬的姿态,永远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。

(指导教师 肖玮)

(原载2022年10月 21日《孝感日报》)

撰稿 张宇果

编辑 黄华松

审核 陈继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