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教研 > 教研成果 

浅谈新课改中的作文教学

已浏览:6777 来源:本站  发布时间:2011-04-22

  浅谈新课改中的作文教学

谈静 湖北省AG亚游   432000

 摘要:本文从新课改出发,将传统的作文教学与创新方法进行对比,汲取优点,去粗存精。在新课改的环境下,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一些好的传统的方法,如多读,多记,多写,多思等已取得实效的方法,也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,运用多种方法,进行合作及展开式教学,让学生愿意写,喜欢写,在作文中成长。

关键词:新课改 传统教法 作文 创新

 学生有三怕,一怕周树人,二怕写作文,三怕文言文。每每听到这句话,便觉得有些心酸。但是不可回避的是现在的作文教学确实一直在低谷徘徊,学生不愿意写,原因是不知道该怎么写,没东西可写;老师也很痛苦,难改不说,还吃力不讨好。

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,我们一直处于一个自我封闭的教学模式之中:教师命题,学生写作;教师精批细改,或大笔一挥"阅";学生草草一翻,或干脆看都不看,往抽屉里一塞。教学模式僵化呆板,训练效果少、慢、差、费。假如说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还有一点指导作用,也无非是当堂的审题指导,或教授所谓的框架结构。甚至有的老师直接教导学生说:“你们的作文不是写给自己看的,而是写给老师看的,只要让阅卷老师觉得满意就行了。”在这种缺乏终极关怀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作祟之下,作文教学忽略了平时的观察、积累、思考,不是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,而是让学生生硬地背范文,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套改作文,由此,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,学生对作文自然兴味索然了。

为此,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多番尝试:传统加面谈,一对一式讨论,教师精讲、学生评讲等等,但总的效果都不大。通过新课改的培训学习,我获益匪浅,小打小闹永远无法解决问题,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意识,以人为本,以生活为教材,才可能会有长足的进步。

以下便是我关于新课改中的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:

一、多读仍需坚持,不要忘记生活是一切之源。

新课标对阅读提出的要求是“高中三年课外自读文学名著(五部以上)以及其他读物,总量不少于150万字”同时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:“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,努力扩大阅读视野。学会正确、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,读好书,读整本书,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,提高文化品位。”

因此,对于老是抱怨没东西可写的学生,我建议他们每天读书,坚持读书,读不同的书。告诉他们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,只要你的眼睛,你的理智接触了它,它就会活过来。谁会不喜欢体验这种重生的感觉呢?同样,我也带着他们读书,只需点出其中的一个精华点,学生便会很有兴趣读下去,甚而自主地写出读后感来。我也组织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传授经验,学生们很容易就发现,他们有个共同点,便是喜欢看书,并且对事情总有自己的看法。

通过阅读学生能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,在模仿中提高写作能力,当他们接触到更多的文本时,他们也能在阅读中比较各种表达方法的优劣,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更多样化、更流畅。更重要的是在广泛阅读中,能学会如何思考问题、如何看待人生,从而拓展了视野,培养了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。这些都是增加作文深度的直接因素。

当然还是有学生认为读再多书,素材还是匮乏。我便告诉他们,人要有三个头脑,天生一个头脑,从书中得到一个头脑,从生活中得来一个头脑。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强调了实践的重要。生活中的一切皆是作文。有一次我们正在讨论“困难”这个话题,学生突然都有些躁动,原来是一只黄色的蝴蝶飞进了教室,困在密闭的玻璃窗前,无论怎么飞都飞不出去。我灵机一动,说:“看看吧,其实这玻璃窗就是蝴蝶现在最大的困难,但你们看,这困难真的无法克服吗?”同学们都笑了,齐声说:“往下飞就可以了呀,下面窗子没关呢!”我说:“是呀,可蝴蝶为什么不往下飞呢?”同学们看着苦苦挣扎的蝴蝶,都陷入了深思。过了好一会儿,蝴蝶还在扑打窗子,一个学生站到桌子上,把它捉住,从下面的窗口放了出去。他说:“在困难面前,一个一直在努力的人,即使他很蠢,老天也会帮他的。”我说:“对,我们有时可能充当老天爷,但有时,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只蝴蝶呢?”大家便说:“那我们就一直飞一直飞!”就在这时,一只黑色的蝴蝶又飞来重蹈覆辙了,大家哄堂大笑,我说:“看来面对困难坚持固然没错,但有时正确的方向更重要啊!”看,这就是生活,真实而包含一切哲理的生活。在作文中,一个人的生活经验即使再平凡,那也是经过实践考验的。所以我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,积累生活中的智慧。

二、多背是必须,关键还要有感想。

郭沫若说过:“儿时背下的书,像一个大冰山,入了肚子,随着年龄增大,它会慢慢融化,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。”在背诵的过程中,学生的语感就得到了培养,更重要的是好文章的内在气质也可以慢慢同化吸收。

背诵是吸收,有自己的感想才是真正的为我所用。从高一开始,我便安排学生写周记。周记还要自己留空白写日后的新感受。有的学生高三再看自已高一的周记,常常颇多感触。借此,我更鼓励他们写小日记,其实是每天对所读所背所触之物的感受积累。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历程,何尝不是一篇篇真实可感的作文呢。

三、多写是王道,写后的落实是重点。

吴晗说:“读书是学习,摘抄是整理,写作是创造。”

新课程标准中第六条指出:“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,结合所学语文知识,多写多改,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。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。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。” 可见新课改对写的重视。

学生不想写,那就先写他们喜欢写的。首先从兴趣入手,在课外组织各种比赛,奶茶杯求赏对联、我爱歌词再生版、热门电影电视剧鉴赏、自创字谜歇后语、我猜写的是哪位等等。学生的响应度非常不,。对写文章的抵触情绪基本上消除了。其次从成就感入手,有成就才有动力。有的学生的作文分永远都是切入分,早已没了热情。因此,我强调放大优点,如范读、张贴、发表、建微博等,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。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。

当写作的良性已经形成,学生愿意直面自己的作文时,再来落实。先由学生不记名互换批改,再由老师写上评语,这样写的人便可以看到比较客观的分析,对自己作文的缺点有了认识,再来听老师的讲解,便心有所感了。有少数例外的情况,老师也要记得课下单独解决,制定可行的计划,一步步地跟踪修正。另外建立学生的反馈渠道,学生迷惑的,一定要反映上来,老师也要积极响应。这样学生的写作才是得到承认,有价值有意义的。

四、教师是主导,学生才是主演。

新课改认为“课程不仅是知识,同时也是经验,是活动。”课程不应该仅仅是按照教案按部就班,而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的过程,这个过程是由教材、教师与学生、教学情景、教学环景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。

传统教学中,老师总是课前备好一切,上课尽情发挥,其实有时老师自我感觉良好,学生却兴趣缺缺。原因是老师过分掌控课堂。因此在备课方面,我觉得应该坚持“一桶水与一碗水”理论,即老师要倒给学生一碗水,那么他自己至少要先装上一桶水的知识,才可以倒好那“一碗水”。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前备课变成终身备课,生命不息,学习不止。通过终身的学习和积累,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。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本身就会是一个好榜样。在课堂教学中,老师可以起到一个高屋建瓴的导向作用,但是对具体的问题无需作细致的准备。应在具体的环境中作出适当的反应。

同时,老师亦可“下水”,和学生一起写写作文。传统教法认为老师下水需谨慎,我觉得不然。韩愈说:“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”,如若老师写得比学生好,讲起作文来固然理直气壮,但是写得不如学生,也可让学生剖析一回,学生剖析起来未必比老师差。在这种换位中,学生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或不愿看到的层面,也可体会主演的滋味。这些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是非常有效的。

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学会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,注重合作开放式教学。

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。传统教学中一般利用职权的是教学挂图、工具书、图书、报刊等。现在我们还要学会充分利用电影、广播、研讨会、戏剧表演、图书馆、博物馆、布告栏等等资源。用这些资源成为课堂的辅佐,让黑白黑板的课堂变成彩色的海洋。但是切忌喧宾夺主,教师与学生的知识、情感交流永远是重中之重。

合作式教学由来以久,但新课改更强调小组成员应该有差异性,成员的分工要明确得当,讨论或研究都应有明确的目标,老师要充当好监控者和学习资源提供者的角色。

怎样才是积极有效的合作教学呢?我是这样尝试的。先分小组,随机发作文,先内部赏析,要求落实成书面的讨论话题及完成时间写在黑板上。写完后收起。把结果分等级,三个等级搭配成一个大组,展开第二次讨论,结果由大组代表现场演讲说明。有时二个班同时进行,集体沉淀的智慧常常引来掌声阵阵。老师最后也要做自己的总结。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更像一个主持人。得到满足感的,是学生。

以上几点,便是我通过新旧对比得出的经验和方法,观点浅显,只是在尝试解决问题,只要大家一直尝试去解决,那么,终有一天是会解决的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谈静《浅谈新课改中的作文教学》获孝感市优秀论文一等奖2010.1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