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浏览:6145 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11-04-21
调好学生写议论文的思路
湖北省AG亚游 陈继民
不少学生的议论文,语言很是热闹,或排大量抒情句子,或串成批名例名句,忽而唐宋元明清,忽而欧亚拉美风云,初读这样的文章,乍感气势磅礡,情真意切,可当为之提笔斧凿时,就发现文句颠三倒四,事理逻辑混乱,真谓“远看一朵花,近看豆腐渣”。 议论文是为说理的,而只是句子排列热闹,上下句子缺乏必然联系,怎么说理?因此,作文教学中,思路问题不可忽视。
好文章的逻辑是很严密的,毛泽东同志的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即如此。先看该文的整体思路。(提出问题)要改造我们的学习→(解决问题)怎样“改造”→(分析问题)为什么要“改造”。再看例段间的关系:上段:“……这种毛病,也传染给了共产党。”紧接着的下段写“怎样传染”,逻辑严密。再看“怎样传染”一段中的组句:“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,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,他们学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。这就是说,他们违背了马克思、恩格斯、列宁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:理论和实际统一。| 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,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:理论和实际分离。在学校的教育中,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,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,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,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,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,诸如此类。|其结果,谬种流传,误人不浅。在延安学了,到富县就不能应用。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,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。|这样一来,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,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,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,他们一心向往的,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。”这段中四层(文中竖杠为笔者加)逻辑关系也十分清楚:许多人违背了原则→自己造出相反原则→自造原则谬种流传、误人不浅→(紧扣本文主题的)给“学习”带来的后果。再以第三层中的几句为例。先是这层中的观点“谬种流传、误人不浅”,再举“不能应用”“不能解释”两例子,证明清晰、有力。
学生问题作文中主要是两个混乱。一是整体布局混乱。有一篇题为《谈谈对外开放》的议论文。引论(是什么):要对外开放;本论(为什么)先从理论上谈开放的意义,继而谈开放中要注意的问题;结论(怎么样)又从实践(中国国情)方面谈开放的意义。三个段落的零乱说明作者思路的零乱。至于论证方法,也没有去认真地考虑。其实,这篇文章若按“开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意义→开放中应注意的问题”去写就很好。二是段内句子混乱。大多情况下,一段话由一个或几个句群组成,在这些句群中,句与句间一定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,它们或是并列关系,或是选择关系,或是转折关系……只有按照正确的逻辑思路有条不紊地理清这些关系,使文意紧相衔接,前后贯通,才能表达好这段文章的意思。有篇题为《高考前必须扎扎实实复习》作文中却这样写:“只有扎扎实实地搞好复习,才能增加新的知识,‘温故而知新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||我们知道空中楼阁是永远不能建成的,正如我们不复习得不到好成绩一样。”“||”前后的两句话有什么联系呢?前面说的是增加新知识,后面说的是打基础,风马牛不相及。像下边这个句群就很好:“①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,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继续推向前进。②为此,党中央实事求是地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、战略重点、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。”这个表目的句群由两个句子组成,①提出任务,即目的;②提出为达到目的所作的努力。①②句紧密结合,共同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。
使全文段落条理。文章整体安排思路正确,就要按一般人的思维规律去分析、处理问题。可以说,大多数人在交谈时,绝少想到运用什么理论去述说;某人即席发言时,也不是一下子想到“证明方法”,却讲得有条有理。什么原因?就是按照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思考。若是作书面形式的议论文,就可以:第一步,把问题(论题)或论点提出来;第二步,自然想到对问题的分析或对所提论点的证明;第三步,在充分证明论点(观点)能成立的基础上,提出下步应怎么办。这种思路上升到作文理论上说,就是“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”或“引论、本论、结论”,或“是什么、为什么、怎么样”。所以说,写好一篇议论文,既要放得开,又必须遵守思维本身的固有规律。很多议论文,看来段落变化纷繁,这是作者为使结构活泼曲折的缘故,其实,细归纳起来,无非也是这“三部曲”(依具体内容也可只写其中一或两个部分)。 下面这个作文提纲的思路就比较正确。作文题目:学习语文要下苦工夫。提纲:一、提出论点:学习语文要下苦工夫。二、论证论点(为什么要下苦工夫):1、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,学语文亦如此;2、俗语云:“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”,既如此,就要吃苦;3、……;4、举几件典型事例作论据;5、小结:大凡能驾驭语文的人,无一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炼;谁怕下苦工夫,谁就学不好语文。(第1至3点为理论阐述,4点为事例论据,5点为本部分小结)三、结论(怎么样下苦工):1、苦阅读;2、苦思考;3、苦练习。
使段内句子条理。一段若仅是一层,层内的句子要讲顺序;若分成几个小层次,还要讲层次的顺序。一般说来,段里一般有起始句、后续句、终止句或中心句、阐释句等。这些句子、层次的组成,既要遵守思路的自然流动规律,又要考虑内在的逻辑性即科学性。如江泽民《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》中的一段话 “希望你们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。首先要刻苦学习,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。这是成才的重要前提。要学有专长,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,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。求知与修养相结合,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。没有好的思想品德,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,也就难以大有作为。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,陶冶情操,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。”首句为中心句,以下说求知与修养两方面,且重心在修养上,故修养谈得更充分。这段思路合乎常规,从技巧上说又运用了正反论证法。所以只要按正常而科学的思路去分析、扩展,写好“段”也是不难的。
思路发展正确且要论证严密,还要讲究论证方法。例如“为什么”部分是主要的分析说理部分。为使说理、论证更充分,人们总结出一套科学院的如引证法、例证法、比喻法、类比法、正反对比法等论证方法。这些方法也是正常思路的反映,人们运用了它,必然使说理更具逻辑性。所以这个“重心部分”,既要使思路如山涧流水,顺其自然,又要会运用人们总结出的这些科学的论说方法(说理规律),这样才会使文思顺达而理足。鲁迅的《拿来主义》在论证为什么要提出“拿来主义”的观点时,用的是“因果证明法”,“因”充分,“果”自然;论证“怎样拿”时,用的是“比喻证明法”,既生动又通俗。这些方法,既是作者自然的思路,又是运用规律的匠心所在。
“是什么”“为什么”“怎么样”几个阶段是构思的基本框架,各个活泼的段落都应在这个杠架中运行,当然,这种运行又应是多彩多姿的。回顾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一些议论文,可以发现,总的说每篇文章的思路基本上是这几个阶段,但作者在运句行文时又是注意变化的,让读者阅读时既折服于作者的理性分析,又不自禁地赞叹作者的构架巧妙。仍以《拿来主义》为例,作者对该文的设段十分活泼:作者在文章开头批判了“闭关主义”和“送去主义”之后,当中插入了只由一句话组成的一段“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‘礼尚往来’的仪节,说道:拿来!”经这一句(一段)的“提醒”,作者再深入批判某些人的自我陶醉和“送给”,然后在文章的中途提出中心论点:要实行“拿来主义”。怎样拿?作者也不是安排为一大段(块),而是在举出送来的危害后用一句(一段)总结出“拿来”的方针:“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,放出眼光,自己来拿!”然后用举例法、比喻法阐述“拿法”,最后对全文总结。读《拿来主义》一文,全无结构上的呆板之感。
注意了正确思路加上科学技巧的润饰,连缀出一篇较好的说理文字是不太难的。
(载华南师范大学《语文月刊》2010年第11期)